“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
时间:2011-01-13 08:34  |   来源:未知   |   作者:172校园活动网会员  |   点击:
摘要:
江西应科青协之“盏盏河灯情”清明节活动策划书和活动总结,感谢“172校园活动网”会员供稿,作为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一、活动目的:

放河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本次江西应科青协举办“清明放河灯会”,旨在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把你对故人的思念寄于小小的河灯上。

二、活动时间:星期5晚7:30

三、活动地点:黄金广场边

四、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工作:

(1).前期策划书准备,宣传(网络宣传、海报宣传、理事通知等)

(2).安排值班人员对前来咨询报名的同学进行解答与登记

(3).安排人员考察适合放河灯的地点

2、活动中工作安排:

(1).活动定于7:30准时于大学生活动中心集合,由负责人带领前往目地的

(2).到达目的地,安排同学于草坪处坐下,由会长讲解,清明节放河灯的背景及意义

(3).各同学自由书写自己的愿望,并由会长点燃第一盏河灯,各同学再陆续点燃。放入河中,并默念自己愿望

3、活动后期工作:

(1).带领同学有秩序返回,注意安全

(2).干部书写活动总结,于下次例会前上交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宣传时注明自制河灯,对不会做的同学,安排值班人员进行指导

(2).活动强调安全,并保证活动秩序

六、活动预算:

彩纸,蜡烛按实际情况预定20元以内

七、活动人员安排:

                                      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0年3月25日

盏盏河灯照我心——志愿者在行动

       放河灯(也常写为放“荷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它流行于汉、蒙古、达斡尔、彝、白、纳西、苗、侗、布依、壮、土家族地区,各地在三月三、七巧节、中秋节晚上水边,常放河灯。

       道教、佛教在夏历(农历)七月十五(也称七月半,鬼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举行宗教节日时也放河灯,一般人误为放河灯是宗教活动。

       实际上,放河灯民俗起源甚早。

      原始社会,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较长时间,人们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渔猎时代,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这一习俗至今仍在台湾、福建、广东渔民中流行,叫彩船灯。奴隶社会的公元前11世纪周代,周公辅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设宴庆祝,“流水泛酒”,“羽觞随波流”,夜以日续,放酒杯的盏上点灯,曲觞流杯演变的灯酒逐波。春秋时代的《诗经》,记载了秦洧两水秉烛招魂续魄、执兰除凶的民俗。奴隶社会是侵略邻国、战争不断的社会,用船载火攻城摧寨时,对阵亡将士水葬,船筏置鲜花燃灯已成惯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围篝火歌舞活动,“举灯蟾魄圆”。晋代在每年月亮最圆最亮之夜,“纵情玩月、火烛竟宵”、“载船玩月”。这些活动,比汉代出现的道教、汉晋传入我国的佛教都早。

       民间的悼念亲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汉晋以后,宗教影响日益扩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导办水陆法会,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灯。唐肃宗于759年诏天下设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诞日为放生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届时举灯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养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连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这一天,人们在家设酒馔、烧纸钱祭祖,到寺庙、道观参加放河灯等法事或道场活动。

      一些地区放河灯不限于七月半,三月三歌节、锅庄节、上巳节、三月节,也放河灯。姑娘少女对这个习俗特别钟爱,往往在节日夜,自制小灯笼写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顺水飘流。

      夏历七月初七,是民间鹊桥会节日,又叫情人节、女儿节,人们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鹊桥,便在人间河流放灯,让牛郎认路快步与织女相会。宋代以后不少文人诗文中有此记载。

      在江南,病愈的人及亲属制作河灯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灾祸,时间自然不限于七月半。“纸船明烛照天烧”,就是对这一习俗的生动描述。江河湖海上船只,见到漂来的灯船主动避让,以示吉祥。

      我们邻国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少男少女亦有沿河顺水放灯祈福的习俗。

      近代,福建人民利用潮汐顺风,用纸、布、绸、塑料、金属制作河灯,漂浮到金门、马祖,灯壁写有亲人团聚、两岸三通、早日一统、振兴中华祝词,灯船上还装有慰问信和礼品,使放河灯又有了新的时代气息。

      成都在汉代是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代有扬一益二之说,游赏之风冠于西南,闻名天下。后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百首宫词中,有“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辰”记载,可见盛行中元节之早。“河灯亮,河灯明,牛郎织女喜盈盈”、“河灯一放三千里,妾身岁月甜如蜜”、“放河灯,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谣、竹枝词,可证习俗的久远。

活动倡议

       2010年的清明节将要来临,我们将再次相约黄金广场,放河灯(也常写为放“荷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愿死者安息,生者坚强。点灯、放灯、追思现人,祈祷祝福。大家都来参与吧,望河灯远远的飘去,带去我们的寄望和追思。欢迎广大师生参与!

集合时间:4月2日(星期五)晚上6:30

集合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门口

活动地点:黄金广场

细节展示:

      四月初,正值清明之际,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协会组织会员来到赣江边放河灯,以此表示对故人的哀思。此次活动是青协四月份的第一次活动,这次的活动,不仅有我协会会员的参与,更有很多非会员加入了我们的队伍,让我们很是欣慰,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这次活动充满了活力,大家都以一种热情与兴奋的面貌来张扬我们志愿者的气息。 

      4月2日,不到18:30就有一些同学早早地等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门口。可见我协会传统活动的魅力!出发时间一到,同学们在组织者的带领下有序的向黄金广场进发。

      伴随着欢声笑语,一行几十人来到目的地。组织者强调完安全事项之后,大家各拿一只河灯到岸边去放。点灯、放灯、看着河灯飘远,意境非凡!

      整个过程都十分顺利,其中还有一些市民参与进来!大家都热情高涨,直到20:00之后才有人陆续离开。此次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

“盏盏河灯情”活动总结

     “清明时节雨纷纷”。伴着纷纷细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在清明节,人们都会以一定的方式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扫墓上坟,但是很多人都忘了其实清明节放河灯也是一种表达对故人思念的方式,放河灯也是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为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协会于清明节(4月4日)晚组织了20多个会员及一些非会员到黄金广场章江边放河灯。河灯本来有很多人参加的,可由于清明节放假,很多会员都回家了。

      这次活动比较新颖,有创意,又有很多会员没有放或河灯,所以普遍都对这次活动感兴趣。由于大多数会员不会放河灯,所以还是有好多没有参加。考虑到河灯不是每个人都会做,所以,我们自己准备了一些河灯。另外活动前的几个晚上值班时间还组织了会员到办公室学习与制作。可事实上到活动那天晚上,只有一个会员自制了一个河灯,这让我们很汗颜。幸亏我们准备了还好多的河灯(会员与我们合作完成的)。

      这次会员到的都比较准时,还没到七点半我们就出发了,走路到黄金广场。虽然路似乎走的有点多,但会员的热情依然不减。所以,都没有感觉到累。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大家都表现的很急切,于是一到那,就迫不及待地把河灯放了。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着,于风向预测不够,河灯放了只留在原地打转,就是不向下游走。最后经过我们的调整,河灯最终顺着水流流向远方,带走了我们对故人的思念。

      总之,这次活动很成功。大家都比较开心的,也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肯定并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这一点很难得。

顶一下
(7)
77.8%
踩一下
(2)
22.2%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Powered by 大学生活动门户 © 2004-2018 172xiaoyuan Inc. 皖ICP备0810515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