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2018年6月开始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进行实习。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56年,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中心的医疗水平可以在全国同类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中名列前茅。中心具备较好的环境和医疗设施,大部分病区都配有活动大厅,活动大厅是精神疾病患者日常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大厅里可以看电视、打牌、聊天,除此之外医院还配有书画室、娱乐室、户外活动场地等,但不是患者日常可以自由活动的区域,需要听从医院的相关安排。中心每年都会接受很多精神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入院见习,在见习期间,中心会为他们提供院内导师。院内现有社工两名。中心虽然已经开设了面向社区的精神卫生健康宣传活动,但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社工部门。
本人实习期间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共有70多位18岁以下的轻型精神障碍患者正在接受入院治疗,大部分患者会在科室住满3个月或更长时间。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住院治疗一直是精神疾病康复治疗的主要形式。患者们在住院期间会接受精神科临床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而每天进行这些治疗只会占用患者固定的少数时间,患者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空闲的。患者们在不进行治疗的时候,通常会选择静坐、在走廊上徘徊、在床上躺着或独自在工娱疗室看电视,这些年纪相仿的患者们一同在病区住几个月,也很少相互交流,但是当护工将本人以社会工作实习生的身份介绍给患者们后,有几位患者当天就主动与本人进行了交流,他们关注的问题包括父母是不是不想再管自己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出院、因为自己住院的事情以往院外的朋友不愿再与自己联系、怎么和异性更好地交流、能不能单独帮自己联系心理学实习生咨询等,这让本人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也是一群希望得到父母、朋友、专业人员心理支持的、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的青少年,而不仅仅是一个精神疾病学的符号。通过社会工作的相关服务,社会工作者也许可以解开他们心中关于交流的疑惑,增进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分析这种现象,本人认为问题出现在这些青少年疾病患者缺乏建立互助关系的环境、社会交往上的技巧和现有社会资源的链接,而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方法也许可以为这些青少年提供一些帮助。所以本人在实习期间开展了一个试图增进住院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络的小组活动。
小组的名称为“互助帮帮乐”社会支持性小组。总目标是丰富孩子们的住院生活,减轻孩子在医院里的负性情绪,给予他们最大的心里支持和精神鼓励,协助组员们建立归属感和同辈支持,实现“助人自助”的专业社会工作目标。小组的性质为支持性小组。支持性小组聚焦于个人应对生活中压力时间的能力、沟通和互助,旨在让组员间更多的分享信息、经验和应对策略,进行情感性强的自我袒露。同时,小组采用封闭小组形式,即组内成员固定,在小组开展的过程中不再允许新的成员加入。结合医院的实际条件,本次小组活动的场地选择在儿少部的多功能室。小组确定了7名符合要求的对象作为小组成员。
本次小组工作主要由本人进行,期间得到三位心理学研二实习生及病区护工帮助。小组活动总方案如下。
小组活动总方案设计
小组进程 |
活动阶段 |
活动时间 |
活动名称 |
目的 |
小组初期 |
第一次小组活动 |
60分钟 |
你我初相遇 |
社工介绍自己和小组成立的目的和目标 |
小组中期 |
第二次小组活动 |
45分钟 |
互助帮帮忙一 |
让组员明白沟通与沟通不畅德原因,体验沟通的重要性 |
第三次小组活动 |
45分钟 |
互助帮帮忙二 |
增强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尝试和其他组员分享心情 |
|
第四次小组活动 |
45分钟 |
互助帮帮忙三 |
让组员明白沟通与沟通不畅德 原因,体验沟通的重要性 |
|
第五次小组活动 |
45分钟 |
医生大讲堂 |
青少年精神疾病知识的讲解和宣传,拓展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群体的社会支持力量 |
|
|
第六次小组活动 |
45分钟 |
“我们”的一天 |
让组员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在社工的指导下体会医护人员的一天,加强组员对医护人员的理解 |
小组后期 |
第七次小组活动 |
60分钟 |
相亲相爱小伙伴 |
全面总结五次活动的内容,并做出全面反馈,巩固小组所学 |
根据小组活动中收回的量表可以得知社工介入对增进驻院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络有效,小组成员也对活动满意度较高。
实习感悟
现在我国在精神康复科设立专职社会工作者的医院较少,每一位到精神疾病医院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都是我国社会工作介入精神康复领域的开拓者,所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的模式还需要接受很多挑战和洗礼。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社会工作这个岗位和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进行了以下一些反思。
(1)我国社会工作者介入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较少。社会工作提供方比较难向服务购买方从理论上论证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疾病康复治疗的成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人士加快对这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展出有实证基础的服务框架和成效评估模式,加强相关领域人士对社会工作专业角色的认同,并积极参与到精神医疗相关政策制定。
(2)社会工作者人力资源紧缺。相对较少的专业机构和社会工作者难以为众多的病人提供完善的服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工作领域人士共同努力,为精神医务社会工作者争取更多权益和发展空间。
(3)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受到精神病医学的限制。我国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育中缺少精神病学和精神医务社会工作的教育,使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疾病康复的过程更加艰难,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增加大学精神医务社会工作教育课程,教育与实务界进行对话。
我非常感激能有这次宝贵的实习经历,它让我对社工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网络,信息版权及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