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小树林指教调研团重庆队支教日记
时间:2016-07-24 14:30 |
来源:未知 |
作者:172xiaoyuan.com |
点击:次
摘要:
支教临行前,还刻意留心把日记本收起来打算放进箱子里,可来到支教地,却突然发现并没有带在身上,这是这几天没有写日记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并没有静心写日记的环境。
支教临行前,还刻意留心把日记本收起来打算放进箱子里,可来到支教地,却突然发现并没有带在身上,这是这几天没有写日记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并没有静心写日记的环境。今天文斐突然要以50根香肠为条件想跟我换一下写感想的时间,就顺水推舟答应了,正好好好总结一下这几天的事情,以弥补日记的空缺。
支教琐事就暂且不记了,要一点点儿回忆起每天发生的事情也当真有些难为我,就随便写一下能想到的东西吧,希望在今后的支教日子里能够有合适的环境及时记述。
这次支教与上次有很大的不同,上次因为是第一次支教,所以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自己探索,更直接一点说就是体验,而这次不同,因为有了上次支教的“经验”,所以此次支教更希望带给孩子些不一样的东西,带给他们一些改变。记得在上次支教,有一个叫周忠海的孩子,完全是那种上课捣乱,不听老师话的“坏孩子”。在支教刚开始时,我对支教团队说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能改变一点儿是一点儿。然而在支教结束的日记中,我却说了这么一段话:我没有改变他,却被他改变了。曾经,我认为,老师们对这些特殊孩子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我很不认可这种做法。”“在最后一节语文课,我让周忠海自己出去玩了,我想这也是大部分老师所希望的。没有带过课的人肯定会声讨这种做法,就像我之前一样,但当亲身体会之后,真的感觉这种做法是最好的选择了。”今天,突然看到了一些话: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优点,作为老师,是不是可以发现孩子别的长处,说所谓的“差生”该放就放,想想总有点不忍呢。毕竟山里孩子其实能读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真的很少里~成绩只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每当读到类似的句子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因就是我们在支教的过程中往往会忘记这些“道理”,把关注点放在了这些孩子不听话,上课不认真听讲上,而忽略了这些孩子本身的闪光点。也许,从这个角度看,我当时对这个孩子的做法似乎是错误的,本不应该“放弃”这个孩子。这也给了我一启发,在今后当班主任的日子里,对于这样的孩子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他们,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这一点需谨记。
第二个问题就是孩子价值观的问题。在第一次支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个案例:当时我问他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其中有一个孩子回答我说想坐在办公室里什么也不做。当天的日记中我的态度大概就是他们本是大山里的孩子,一直过着贫苦日子,追求舒适的生活本身并没有错误。他们没有损人利己之心,只是从小我的角度来看点自己的未来。或许老师应该做的,就是把他人装进他们的心里。在前几天的晚上的例会上,我们也出现了类似的例子。(如果我没有把他们看错的话或者说是从我的理解来看待他们的行为和语言)一些同学会”刻意”迎合老师的话,比如老师讲了一节课,然后问同学们下节课想听什么,然后就有的同学会说出老师讲的内容,似乎他们知道老师已经备了这方面的课,所以他们说他们对这一方面比较感兴趣。(当然,这或许是我的误解,接下来的思考是建立在我的理解上的)似乎,有些学生的处世观与韦小宝类似,会迎合他人,处事圆滑,与他们的年龄一点儿也不符合(这也是这次支教最大的感触,第一次支教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就是这一次,尤其强烈,或许当真是网络的力量才使他们变成这个样子。不过我真的有些担心,总是这样,改变永远会使一些人产生担忧。或许,上一代人也是这样感叹的:还是我们当年好。希望是我多虑了,每一代人总会有属于每一代自己的印记,而这种印记,是一部分上一代人所不能接受的。)再回到处事圆滑这件事情中来,似乎很难说到底哪种处世观是正确的。我也常常纠结于独守自我和迎合他人这两种态度。从我的经验看,独守自我是基础,是必须的,迎合他人也可使自己在某些问题上少走弯路,少付出一些显见代价(显见代价的意思是有些比较容易被大多数人所分析到的,比如时间因素,体力因素等)不过我仍然相信世界是守恒的,与此对应,我们也会多付出一些其他的代价,比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以“违心”和“原则”为代价。(或许是我真的太保守了,想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把一些原则看的太重)。以我对中庸的浅显理解,两种处事态度结合才是最优解,现实中的很多事情的解决方案也往往是这样,取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想到这里,确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很难评定孩子迎合他们以使自己少付出些代价的做法是正确与错误。正像上文中说道的第一次支教的那个事件的处理方法一样,我们老师要做的并不是改变孩子的价值观,这是他们自己或是家庭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在他们价值感的基础上加一些其他的元素,比如在某些事情上不必迎合他人,要坚守自我,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想到这里,又感觉有点儿小题大做了。)不过以后还是留意下吧,倘若真的有这个问题,就想点儿办法试试看。
很多时候看到四年级那些不听话上课捣乱的孩子真的很生气,对他们的印象瞬间变得非常非常坏。可是就在前几天,施婵姐的音乐课,教授的内容是《和你一样》的手语。我站在教室的外面看着,当时的目的是主要看住那几个上课捣乱的孩子。然而,就是他们一起唱《和你一样》,并且认认真真的打着手语,那种感觉,真的,真的很难忘记。那一刻真的感觉,所有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所有的孩子,也包括那些不听话的孩子,都非常非常的可爱,都值得用心对待他们。写到这儿,突然又想起一件小事,就是今天,田茂磊被羽毛球拍打到了手,上课前哭了起来。那时我突然觉得,孩子们真的是脆弱的,即使是那些最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也仅仅是孩子,也是一样。不要看他们平时或许“趾高气扬”的样子,内心也还是一样。今天舒榜因为DIY课我没有发给他剪刀就哭了,前几天一个同学因为没有准备我上课的材料上课迟到也哭了。他们真的仅仅是一群孩子,仅仅是一群孩子。又似乎,他们有自己坚强的一面,不怕痛,受伤了依然再来,不怕太阳晒,无论太阳多么炎热,他们依旧活跃在烈日下,东奔西跑。真是一群孩子。文/陈通
支教琐事就暂且不记了,要一点点儿回忆起每天发生的事情也当真有些难为我,就随便写一下能想到的东西吧,希望在今后的支教日子里能够有合适的环境及时记述。
这次支教与上次有很大的不同,上次因为是第一次支教,所以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自己探索,更直接一点说就是体验,而这次不同,因为有了上次支教的“经验”,所以此次支教更希望带给孩子些不一样的东西,带给他们一些改变。记得在上次支教,有一个叫周忠海的孩子,完全是那种上课捣乱,不听老师话的“坏孩子”。在支教刚开始时,我对支教团队说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能改变一点儿是一点儿。然而在支教结束的日记中,我却说了这么一段话:我没有改变他,却被他改变了。曾经,我认为,老师们对这些特殊孩子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我很不认可这种做法。”“在最后一节语文课,我让周忠海自己出去玩了,我想这也是大部分老师所希望的。没有带过课的人肯定会声讨这种做法,就像我之前一样,但当亲身体会之后,真的感觉这种做法是最好的选择了。”今天,突然看到了一些话: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优点,作为老师,是不是可以发现孩子别的长处,说所谓的“差生”该放就放,想想总有点不忍呢。毕竟山里孩子其实能读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真的很少里~成绩只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每当读到类似的句子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因就是我们在支教的过程中往往会忘记这些“道理”,把关注点放在了这些孩子不听话,上课不认真听讲上,而忽略了这些孩子本身的闪光点。也许,从这个角度看,我当时对这个孩子的做法似乎是错误的,本不应该“放弃”这个孩子。这也给了我一启发,在今后当班主任的日子里,对于这样的孩子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他们,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这一点需谨记。
第二个问题就是孩子价值观的问题。在第一次支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个案例:当时我问他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其中有一个孩子回答我说想坐在办公室里什么也不做。当天的日记中我的态度大概就是他们本是大山里的孩子,一直过着贫苦日子,追求舒适的生活本身并没有错误。他们没有损人利己之心,只是从小我的角度来看点自己的未来。或许老师应该做的,就是把他人装进他们的心里。在前几天的晚上的例会上,我们也出现了类似的例子。(如果我没有把他们看错的话或者说是从我的理解来看待他们的行为和语言)一些同学会”刻意”迎合老师的话,比如老师讲了一节课,然后问同学们下节课想听什么,然后就有的同学会说出老师讲的内容,似乎他们知道老师已经备了这方面的课,所以他们说他们对这一方面比较感兴趣。(当然,这或许是我的误解,接下来的思考是建立在我的理解上的)似乎,有些学生的处世观与韦小宝类似,会迎合他人,处事圆滑,与他们的年龄一点儿也不符合(这也是这次支教最大的感触,第一次支教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就是这一次,尤其强烈,或许当真是网络的力量才使他们变成这个样子。不过我真的有些担心,总是这样,改变永远会使一些人产生担忧。或许,上一代人也是这样感叹的:还是我们当年好。希望是我多虑了,每一代人总会有属于每一代自己的印记,而这种印记,是一部分上一代人所不能接受的。)再回到处事圆滑这件事情中来,似乎很难说到底哪种处世观是正确的。我也常常纠结于独守自我和迎合他人这两种态度。从我的经验看,独守自我是基础,是必须的,迎合他人也可使自己在某些问题上少走弯路,少付出一些显见代价(显见代价的意思是有些比较容易被大多数人所分析到的,比如时间因素,体力因素等)不过我仍然相信世界是守恒的,与此对应,我们也会多付出一些其他的代价,比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以“违心”和“原则”为代价。(或许是我真的太保守了,想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把一些原则看的太重)。以我对中庸的浅显理解,两种处事态度结合才是最优解,现实中的很多事情的解决方案也往往是这样,取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想到这里,确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很难评定孩子迎合他们以使自己少付出些代价的做法是正确与错误。正像上文中说道的第一次支教的那个事件的处理方法一样,我们老师要做的并不是改变孩子的价值观,这是他们自己或是家庭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在他们价值感的基础上加一些其他的元素,比如在某些事情上不必迎合他人,要坚守自我,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想到这里,又感觉有点儿小题大做了。)不过以后还是留意下吧,倘若真的有这个问题,就想点儿办法试试看。
很多时候看到四年级那些不听话上课捣乱的孩子真的很生气,对他们的印象瞬间变得非常非常坏。可是就在前几天,施婵姐的音乐课,教授的内容是《和你一样》的手语。我站在教室的外面看着,当时的目的是主要看住那几个上课捣乱的孩子。然而,就是他们一起唱《和你一样》,并且认认真真的打着手语,那种感觉,真的,真的很难忘记。那一刻真的感觉,所有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所有的孩子,也包括那些不听话的孩子,都非常非常的可爱,都值得用心对待他们。写到这儿,突然又想起一件小事,就是今天,田茂磊被羽毛球拍打到了手,上课前哭了起来。那时我突然觉得,孩子们真的是脆弱的,即使是那些最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也仅仅是孩子,也是一样。不要看他们平时或许“趾高气扬”的样子,内心也还是一样。今天舒榜因为DIY课我没有发给他剪刀就哭了,前几天一个同学因为没有准备我上课的材料上课迟到也哭了。他们真的仅仅是一群孩子,仅仅是一群孩子。又似乎,他们有自己坚强的一面,不怕痛,受伤了依然再来,不怕太阳晒,无论太阳多么炎热,他们依旧活跃在烈日下,东奔西跑。真是一群孩子。文/陈通
顶一下
(7)
50%
踩一下
(7)
50%
上一篇:深入美丽柳湾 躬身致力调研
-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