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校园原创文学大赛
时间:2010-02-17 12:56  |   来源:未知   |   作者:admin  |   点击:
摘要:
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校园原创文学大赛的活动报道。
“在文学中,我最大的快乐是可以得知许多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最大的收获是能够在这些方式中变得更加成熟,”我校中文系本科二年级学生成黎,凭借小说《溃疡》获得了华师范大学第二届校园文学原创大赛小说组一等奖,她在自己的获奖感言中这样说道,“如果没有文学,我不会是现在的我,至少不会像现在的我这样饱满。”
华东师大第二届校园文学原创大赛颁奖典礼于12月16日在闵行校区举行。著名作家孙甘露、赵丽宏、李洱,我校谭帆、罗岗、毛尖、倪文尖等名家名师,先后出席本届大赛系列活动,与师大学子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此前,作为本届大赛系列活动的“高水平名家讲坛”,中文系邀请校友赵丽宏、李洱来校讲座,畅谈了他们的文学创作之路;同时,大赛还举行了主题为“让青春回归诗歌,让诗歌回归校园”的诗歌朗诵会。
  
大赛:让更多的草尖冒芽
相比第一届大赛仅在中文系开展,本届大赛面向全校所有学生。截止10月9日,主办方共收到来稿508篇,其中小说109篇、散文171篇、诗歌228篇。其中,中文系学生投稿195篇,此外,主办方还收到了来自内蒙古、江西等地高校学生的投稿。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此次大赛共分三轮评审,全部采用匿名制。大赛最终评选出21篇优秀的原创作品,其中小说8篇、散文8篇、诗歌5篇。中文系系主任、大赛评委谭帆教授表示,本届获奖作品将被推荐在《上海文学》等杂志上发表。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著名散文家、诗人,我校客座教授赵丽宏在活动中表示,“华东师大有着深厚、悠久的文学创作传统,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校园创作格调清新,不媚俗、不颓废。尽管有些作品可能稍显稚嫩,却十分真诚。”他直言,校园文学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是一种毫无功利心的写作,能够没有任何负担地袒露自己的灵魂。
“华东师大作家群、华东师大新生代作家群是华东师大独具魅力的文学传统,我们应当将这种文学性延续下去,”谭帆指出,“相比上世纪,现在的大学生对于文学原创的意识比较淡薄。我们鼓励校园文学创作,就是要在这个讲求实惠、讲究实际的社会里多一点梦想、多一点浪漫,从而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专长,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动力。”
“对于文学创作,大家要持一种业余心态,这样更利于写出本真、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比赛的目的不是要培养作家,而是提高学生普遍的写作能力,从而体现出真正的文学精神。”中文系教授、大赛评委罗岗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著名小说家、我校客座教授李洱表示,“原创意味着创造性,代表着很高的水平。一些好的作品就像藏在土壤下的草尖,尽管极具生命力,却容易被人忽视。本届大赛就给了这些草尖一个冒芽的机会。”对此,著名散文家、对外汉语系副教授、大赛评委毛尖也表示,“校园写作的力量不会寂灭,只是很多校园高手缺少发声的机会。有别于时下流行的穿越、悬疑、惊悚文学,在本届比赛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朴素的方式来写作,并走到了我们所期待的最高点上。”
吕颜婉倩是传播学院大二学生,其作品《今夕何年》获得本届大赛散文组二等奖。她告诉记者:“作品获得肯定,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让我更加热爱写作。我会一直坚持文学写作。”
  
写作:让心灵获得宁静和快乐
“这次参赛作品的整体水平相当出色,读着令人兴奋,反映了当今高校学生对文学的整体性感悟和21世纪青年人的文学意识,”北京大学教授、本届大赛评委吴晓东告诉记者,“其中一些作品与以往的文学观念、感觉、技巧都有所不同,值得我们从文学批评甚至文化批评的角度作进一步的研究。”
“散文组可谓是百花齐放,每一篇都有自己的特点。”吴晓东高度评价本届大赛的散文作品。“获奖作品不仅有来自生活经验的真情实感,也非常有文采。尤其是《祭奠,那些正在消失的……》一文,描写非常细腻,既有丰富的生活细节,又有独特的发现眼光,写出了现代性过程中丧失的文化美感,给人一种淡淡的怅惘。”吴晓东指出,散文表现如此突出,与散文本身是一种个人化的写作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平时写得多,积累自然就更为深厚。
《祭奠,那些正在消失的……》的作者徐晶晶,是法律系研三学生,她告诉记者,作品的素材来源于童年时在农村外婆家的所见所闻。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徐晶晶从小就喜欢阅读文学类书籍。在她图书卡的借书清单上,超过50%都是文学类书籍。
“本届大赛的创作者没有把目光和视野局限于校园内,尤其是小说创作,表现出了开阔的视野和更广泛的人文关怀。”吴晓东、罗岗等评委都对本届大赛的小说创作给出了较高评价。“小说对创作者的要求较高,它具有较强的完整性,短篇小说更是如此。”评委表示,获得小说类一等奖的《绿袖杀夫》在完整性和语言风格方面都非常出色,并列一等奖的《溃疡》构思巧妙、寓意深远,两篇小说各有千秋。
罗璇是《绿袖杀夫》的作者,中文系研二学生。她反复强调此次获奖非常意外, “对于我来说,写小说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当时,我看到一个女人杀夫的法制节目很受触动,突然就产生了把它写出来给大家分享的冲动。所以整个写作过程非常顺畅”。
谈及本届大赛的诗歌创作,倪文尖表示,“诗歌作品所占比例最大,学生的写作热情非常高。但除了《三零零九年在他乡》独具想象力之外,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写旧体诗的同学不少,但容易陷入旧诗套路,被传统的典故运用和模式化的表达压得不容易喘出自己的气。”鉴于新旧诗歌在形式、内容上的明显差异,罗岗建议以后可将诗歌分为传统、现代两类分别进行比赛。
唐颢宇,诗歌组三等奖的获得者,资源与环境学院大一学生,一名不折不扣的古体诗爱好者。她博客里的日志几乎都是用古体诗写成的,“古体诗是音乐,是纯粹的艺术、纯粹的美。写诗可以涤荡心灵,让心灵得到宁静与快乐。”唐颢宇曾有10篇诗作发表在《中国诗词》上,本次参赛共有6首古体诗获奖。
  
传统:延续华东师大的文学创作脉络
“华东师大有着优秀的创作传统,一方面是因为施蛰存、许杰、钱谷融、徐中玉等老先生本身不仅是优秀的学者,也是创作家,因此学生难免耳濡目染爱上文学创作。另一方面老师们非常鼓励大家进行创作,这为我们的写作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赵丽宏回忆。
毛尖告诉记者:“八十年代末,我在华东师大外语系学习期间,曾参加过许多诗歌之夜、小说聚会,与会者文字激扬,血液沸腾,作品的水平可能不及《收获》,但激情绝不输于《诗刊》。”不少获奖学生纷纷表示,前辈们的影响对自己的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华东师大多年来形成的文学风气和创作传统,聚集了一大批文学创作者,也吸引了不少人去了解文学,从而逐渐爱上文学。”吕颜婉倩还告诉记者,她在大一时曾经读过“华东师大作家群”中赵丽宏等的作品,并参加了“阅读校友作品大赛”,当时还获得了第二名。中文系大二学生成黎是小说《溃疡》的作者,从施蛰存到格非、马原、李洱,她阅读了许多华东师大前辈的作品,“我身边的同学文学创作热情都很高,几乎人人写博客,还有许多同学有写作投稿的习惯。我们经常会一起探讨文学话题,评论各自看过的作品。”
徐海燕是来自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四的学生,其作品《心里有片好的土地》获得了本届大赛小说组三等奖。她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很向往华东师大这种不断延续和传承的文学创作氛围,“‘一个优秀的作家一定是为自己的内心而写,文学写作就是向读者表白。’参加原创文学大赛,我想没有谁是冲着获奖来的。只是我们都希望有自己的读者,同时,我们也是别人的读者。读者是一个美丽的身份,因为文学是美丽的。”
“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师大学子一方面不能过于自我,应加强相互交流与切磋,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学四年博览群书,真正理解文学经典,尽可能地站在更高的起点来看文学、看世界,实现高层次的人文关怀。”本届大赛已圆满落幕,对于所有获奖和参赛选手来说,作家的点评、评委的期许、校友的嘱托等都是难得的收获。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推荐活动
为了共同致力于建设环保事业,迈向新的征程,...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会学习部于3月1日到3月17日举办...
近日,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为贯彻落实学...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在校生活,促进同学之间的友...
我院夺宝奇兵之五彩密码趣味寻宝活动在滋兰苑...
一、我们的节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秋游园...

Powered by 大学生活动门户 © 2004-2018 172xiaoyuan Inc. 皖ICP备0810515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