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响应教育部倡导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制定“贵州医科大学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
一、大赛意义及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选择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抱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挖掘一批市场前景可观、发展潜力巨大、联系大学生专业和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找到一条促进大学生创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帮助一批有志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梦想,进而激发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在全校营造勇于创新创业、乐于创新创业、善于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本届大赛旨在深化我校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我校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创业在校的转化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本届大赛将作为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促进我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大赛主题
“互联网+”成就梦想 创新创业开辟未来。
三、主办单位
贵州医科大学教务处、贵州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贵州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贵州医科大学校团委。
四、承办单位
贵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五、组织机构
大赛设立组委会,由校领导任主任,成员由各主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组织领导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大赛的日常事务。
主 任:罗 俊、战 勇
成 员:温小军、赵 平、张红霞、付 萍、冯广卫
办公室人员:黄世祥
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由组委会聘请创业教育教学专家老师、经济类教授学者、优秀校友以及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专家等组成评委团,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
各学院根据实际落实负责单位,负责本院的作品选拔、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六、活动时间
201*年6月至7月。
七、参赛对象
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
创意组参赛条件:申报人是团队负责人或创业企业法人,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不含在职);团队尚未正式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201*年5月1日。
实践组参赛条件:申报人是创业企业法人,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不含在职)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0届以后的毕业生);创业企业在201*年5月1日前已注册(2010届以后的毕业生,在校或不在校期间注册均可)。
以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学院组建团队。每个参赛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
八、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含一二三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
2.“互联网+”新业态: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
3.“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
4.“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
参赛项目内容须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对于已注册运营的项目,在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九、竞赛步骤
本次竞赛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及报名(6月中下旬)
1.组委会办公室下发竞赛通知、文件材料。各参赛队伍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注册报名,报名时间为201*年6月8日至7月15日。
2.各学院成立领导与协调小组,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二)组织申报阶段(6月中旬至7月初)
1.各学院按大赛要求对作品和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评审。有条件的学院可以自行举办选拔赛,择优选出本院的参赛作品。每个院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设上限,鼓励多报,特别是创意性、创新性较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作品以及创业性较强的毕业生实践类作品。
2.本届竞赛作品申报方式为网络申报和纸质申报。7月15日前,各学院向组委会办公室报送已选定的本院参赛报名表(附件1、附件2)、报名汇总表(附件3)及作品PDF文档电子版和纸质版。其中,报名表和作品纸质版装订在一起,一式四份。
(三)评审、展览、总结、表彰阶段(7月中下旬)
1.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评审,并由作者进行答辩或展示;
2.组织优秀作品展示和公开答辩展示;
3.举行闭幕式,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奖。
十、竞赛评审章程、程序与奖励方式
1.评审章程。本届“互联网+”章程及评审办法遵照教育部《全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章程》和《全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规则》实施。
2.评审程序。竞赛组委会负责对报送作品的初审,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预审、终审,并提出奖励名单。评审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
3.奖项设置。创意组和实践组:分别根据参赛队伍数,拟评选金奖,银奖,铜奖若干名,并颁发荣誉证书。择选优秀作品推荐参加贵州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十一、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组织开展贵州医科大学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贵州医科大学推荐全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作品也将主要从本次竞赛获奖作品中产生。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做好组织工作。各学院要组成由本院主管领导牵头,教学、学工、团委、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做好竞赛组织的有关工作。
2.强化宣传,深入发动。各学院要坚持育人宗旨,突出创新理念,发挥服务功能,精心组织安排好“互联网+”大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赛中来;要采取具体措施,如作品预赛、科技论坛、创新沙龙等形式,在学生中进行充分发动,大力宣传“互联网+”大赛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增强科技创新意识。要积极协调和利用各类新媒体资源,如微博、手机报等,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
3.精心做好参赛作品选拔、申报和指导工作。各参赛学院要明确组织人员,负责协调指导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指导,聘请本院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评估和筛选,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严格履行申报手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物质、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努力提高作品质量。
-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