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报社实习个人总结
时间:2016-09-07 14:22 |
来源:未知 |
作者:172xiaoyuan.com |
点击:次
摘要:
暑假在报社实习的日子早已结束,而迟迟没有做个总结,因而总觉得并不圆满,所以时隔两个星期后,重新回顾这个短暂而又漫长的暑假,记下那些还未忘记的事情。 【兜兜转转回到原
暑假在报社实习的日子早已结束,而迟迟没有做个总结,因而总觉得并不圆满,所以时隔两个星期后,重新回顾这个短暂而又漫长的暑假,记下那些还未忘记的事情。
【兜兜转转回到原点】
到报社实习,是最初的打算,想着自己该有些经历和沉淀,不料中途在微博看见一家NGO招收志愿者的信息,于是临时改变主意,想着去参加那样一个活动,也是很有意义的。奈何在最后网络面试时被刷下,于是又回到原点。得知不能成行后,我便根据在BBS上看到的信息联系了在报社工作的H师兄。H师兄很热心,帮我作了推荐,事情很顺利。
7月4日,到报社填表、签协议。7月6日,到报社“认”了带我的老师。7月7日,正式开始实习,跟着带我的老师跑新闻。
【报社的哥和姐】
7号那天是星期六,印象中下了阵雨,后来却是艳阳高照。我站在三院的门口等老师,不晓得第一个要采访的题材是什么,心里很没有底。等了将近半个小时,老师总算来了。原来是要去采访三院的一名曾经搭救落水儿童的医生。这是我的第一个采访,有些小心翼翼的,但带我的老师却很客气地告诉我,平时出去采访就说自己是记者,有什么问题就直接问。介绍我的时候,他也总是说这是我的同事,采访时也总是问我有没有问题要补充。他也不让我叫老师,说大家相互学习,因而改口叫豪哥了。
在报社里,除了个别的记者我会叫老师之外,其他的大都称呼为什么哥或什么姐。想想报社也是一个小江湖,各路侠客有各自的性情,有的老成有的稳妥也有的豪放,行文风格和方式也大不相同,但大家对实习生都很好,也很乐意指导。
带我的老师豪哥刚从部队转业不久,做记者5个月左右,但他写的稿并不比科班出身的记者差。刚开始跟他跑各种各样的新闻,他总会讲解该怎么写稿,有哪些要注意的。后来因为需要完成某些任务,却只局限在某些框框里了,十分受拘束。在中国做记者,有许多无可奈何之处吧。
【写稿】
初写稿时,我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表述累赘、逻辑混乱。这两个严重的问题,其实还未到报社实习之前我就知道的,但如何纠正一直无从下手,直到我实习结束也未能根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采访和写稿上我的确得到了提高,也对如何采写有了更实在的感知。
后来有一天,JZ姐对我说,这篇稿子写得不错,我基本没怎么改,只添加了一点。豪哥继而补充,写得是比以前好,更用心吧。那个时候,咧嘴笑了老半天,觉得好感慨,竟有一点点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感觉。但后来证明,我的发挥还是不稳定的。这也是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记者的一个原因。
【不合适做记者】
事实上,写稿能力是可以逐渐提高的。如果再经些时日,我想我还是能做一名记者的,也可以写出不怎么需要修改就能发表的稿子。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尽管这念头我是有过动摇的。
实习的最后一天,是我没有想过的忙乱。上午在公车上临时接到电话,说原采访对象出差了,正当我看着窗外的风景不知所措的事情,电话又来了,就在附近有跳楼的突发事件。当我赶到现场的时候,才发现只有我一个人。那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事情,一个人手忙脚乱地拍照、采访。结束后,坐在回报社的公车上,忽然就有了一种想哭的感觉。
因为这件事情,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个记者的分量与天职。要告诉在现场和不在现场的人,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因为哪怕是现场的人,也并不一定知道事实的全部。然而,同时有一种无力感生出,为自己采访时的个别疏忽纠结不已,觉得明明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却被我忽略了。比如看到救人的消防官兵从大楼里出来,我本能性地拿着纸笔冲到他们跟前,只顾着采访,却忘了拍照。当时他们手里还拿着绳索等救人工具,适时拍下来可以给读者还原救人者的样子。
那天,过得实在是混乱。吃过午饭后,稿子还没写好,又跟另一个老师去采访三院的道德讲堂。回来又临急临忙地赶两篇稿子,情绪上来了,脑子也不灵光了,于是把两篇稿子都弄得乱七八糟的。不过,在那个道德讲堂上,一个救落水儿童的那医生受到奖励,就是我第一天正式实习采访的那个医生,因此会觉得冥冥中有安排似的,前后照应,有头有尾,也算是正式画上个句号了。
其实在报社还挺充实的。有采访的时候跟着去各个地方采访,没事的时候自己在报社看报纸。一天泡在报纸里的感觉挺好的,可以比较各家媒体如何报道同一事件。不过,我最喜欢的竟是那些文学休闲版面。要不是在报社实习,我是不会特意去看新闻的。一个平日里连新闻都很少看的人,是很不适合做记者的吧。
经过这次暑假实习,对记者的理解也比以前具象化了。从前觉得记者很自由,奈何记者也是有许多不自由的——身上有政治的枷锁。一直觉得记者应该是有一腔热血满怀新闻理想的人,而我并非这样的热血青年,也无如此崇高的情怀。自由这东西,在我不可失去。现在想想,不做记者不考公务员,出发点好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类似的担心,怕自己渐渐被磨去棱角,生活就只为了生活,脑里心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而机械化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究其根本,大概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吧?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定力和能量去坚持,而渐渐被改变,被趋同。人要有多强大,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呢?
【关于人与关系】
大概,我还是幼稚的吧。就像实习刚开始时,告诉自己,“要坚持把自己当两个月的男生哦~起码是男生样的女生!~”。现在想起来竟忍不住要笑起来。话说回来,虽然实习期间见识了不少,却还是处于一个小世界里。很多时候还是自己构建的世界。但在采写方面和与人交往上,终究是有了一点提高。而且,因为实习我也认识了一些新朋友,来自广外、惠大、广大、华师的实习生们,都是一群可爱的孩子。还有报社的老师们,那些报纸上曾陌生的名字,慢慢熟悉起来,后来在报纸上和网上看见那些名字的时候,总有一种莫名亲切的感觉。毕竟都不是毫无关系的单薄的名字了,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具体的人。而我也发现,我真的是喜欢和人而非机器打交道的。当然,这个打交道只是纯粹的交往,并没有夹杂复杂的为人处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还是很“不会做人”的。
我讨厌饭局。尤其是要喝酒的饭局。但是,如老师说的,很多事情是饭局上谈成的,很多朋友是喝酒交到的吧,可我实在是融不入那场景那气氛。很多时候,无所适从。好在也只经历过几次。不过,我还是挺喜欢听故事的,听各种各样的人的故事。哪怕是一个小人物,也会有他独特的性情和闪光点。如果有一份职业,可以听人讲故事,那该多好啊。
【公交与晕车】
我曾是晕车极严重的人,小时候坐十几分钟的车也会吐个翻江倒海,看到车都会觉得胃很不舒服。而实习的每天,都要乘坐20多分钟的公交车去报社,晕车症因此不治而愈。不过想想,大概跟心情的变换也有关系。因为已经知道搭车会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是无法抗拒的。有时候也会给自己催眠,告诉自己这是在火车上,虽然每天的风景都是相似的,但是却渐渐有了坐火车的感觉,听着歌很安静地去想一些事情。
以前对我来说,睡觉是应对晕车的唯一方法,如今,听歌想事情成了第二个好方法。手机可以搜索到9个频道,所以每天来回时我就在车上听电台。大多数时候是在听歌,邂逅那些熟悉或陌生的歌曲,然后任由那些旋律牵动或渲染种种思绪。于是很多还在遐想的时刻,公车广播提醒到站了,才懵懵地下车去。
有时候是坐着小车或面包车去采访的,在各个地方奔来奔去的,那种感觉也不错,因为没有固定的路线,遭遇的风景也变得颇为新鲜。上大学前,因为严重晕车等原因,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所到过的地方,屈指可数。这座我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城市,直到这个夏天才慢慢变得熟悉起来。
【将来】
我不知道将来自己会从事什么工作,虽然这个问题好像已经迫在眉睫了,但我想,我一定会去更多的地方,去看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生活。然而,最后,我还是会回来的,回到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市。因为,这里有我无法割舍的一些东西,家人、朋友、童年、青春……一些在时光中不断发酵的东西。
【兜兜转转回到原点】
到报社实习,是最初的打算,想着自己该有些经历和沉淀,不料中途在微博看见一家NGO招收志愿者的信息,于是临时改变主意,想着去参加那样一个活动,也是很有意义的。奈何在最后网络面试时被刷下,于是又回到原点。得知不能成行后,我便根据在BBS上看到的信息联系了在报社工作的H师兄。H师兄很热心,帮我作了推荐,事情很顺利。
7月4日,到报社填表、签协议。7月6日,到报社“认”了带我的老师。7月7日,正式开始实习,跟着带我的老师跑新闻。
【报社的哥和姐】
7号那天是星期六,印象中下了阵雨,后来却是艳阳高照。我站在三院的门口等老师,不晓得第一个要采访的题材是什么,心里很没有底。等了将近半个小时,老师总算来了。原来是要去采访三院的一名曾经搭救落水儿童的医生。这是我的第一个采访,有些小心翼翼的,但带我的老师却很客气地告诉我,平时出去采访就说自己是记者,有什么问题就直接问。介绍我的时候,他也总是说这是我的同事,采访时也总是问我有没有问题要补充。他也不让我叫老师,说大家相互学习,因而改口叫豪哥了。
在报社里,除了个别的记者我会叫老师之外,其他的大都称呼为什么哥或什么姐。想想报社也是一个小江湖,各路侠客有各自的性情,有的老成有的稳妥也有的豪放,行文风格和方式也大不相同,但大家对实习生都很好,也很乐意指导。
带我的老师豪哥刚从部队转业不久,做记者5个月左右,但他写的稿并不比科班出身的记者差。刚开始跟他跑各种各样的新闻,他总会讲解该怎么写稿,有哪些要注意的。后来因为需要完成某些任务,却只局限在某些框框里了,十分受拘束。在中国做记者,有许多无可奈何之处吧。
【写稿】
初写稿时,我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表述累赘、逻辑混乱。这两个严重的问题,其实还未到报社实习之前我就知道的,但如何纠正一直无从下手,直到我实习结束也未能根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采访和写稿上我的确得到了提高,也对如何采写有了更实在的感知。
后来有一天,JZ姐对我说,这篇稿子写得不错,我基本没怎么改,只添加了一点。豪哥继而补充,写得是比以前好,更用心吧。那个时候,咧嘴笑了老半天,觉得好感慨,竟有一点点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感觉。但后来证明,我的发挥还是不稳定的。这也是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记者的一个原因。
【不合适做记者】
事实上,写稿能力是可以逐渐提高的。如果再经些时日,我想我还是能做一名记者的,也可以写出不怎么需要修改就能发表的稿子。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尽管这念头我是有过动摇的。
实习的最后一天,是我没有想过的忙乱。上午在公车上临时接到电话,说原采访对象出差了,正当我看着窗外的风景不知所措的事情,电话又来了,就在附近有跳楼的突发事件。当我赶到现场的时候,才发现只有我一个人。那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事情,一个人手忙脚乱地拍照、采访。结束后,坐在回报社的公车上,忽然就有了一种想哭的感觉。
因为这件事情,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个记者的分量与天职。要告诉在现场和不在现场的人,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因为哪怕是现场的人,也并不一定知道事实的全部。然而,同时有一种无力感生出,为自己采访时的个别疏忽纠结不已,觉得明明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却被我忽略了。比如看到救人的消防官兵从大楼里出来,我本能性地拿着纸笔冲到他们跟前,只顾着采访,却忘了拍照。当时他们手里还拿着绳索等救人工具,适时拍下来可以给读者还原救人者的样子。
那天,过得实在是混乱。吃过午饭后,稿子还没写好,又跟另一个老师去采访三院的道德讲堂。回来又临急临忙地赶两篇稿子,情绪上来了,脑子也不灵光了,于是把两篇稿子都弄得乱七八糟的。不过,在那个道德讲堂上,一个救落水儿童的那医生受到奖励,就是我第一天正式实习采访的那个医生,因此会觉得冥冥中有安排似的,前后照应,有头有尾,也算是正式画上个句号了。
其实在报社还挺充实的。有采访的时候跟着去各个地方采访,没事的时候自己在报社看报纸。一天泡在报纸里的感觉挺好的,可以比较各家媒体如何报道同一事件。不过,我最喜欢的竟是那些文学休闲版面。要不是在报社实习,我是不会特意去看新闻的。一个平日里连新闻都很少看的人,是很不适合做记者的吧。
经过这次暑假实习,对记者的理解也比以前具象化了。从前觉得记者很自由,奈何记者也是有许多不自由的——身上有政治的枷锁。一直觉得记者应该是有一腔热血满怀新闻理想的人,而我并非这样的热血青年,也无如此崇高的情怀。自由这东西,在我不可失去。现在想想,不做记者不考公务员,出发点好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类似的担心,怕自己渐渐被磨去棱角,生活就只为了生活,脑里心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而机械化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究其根本,大概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吧?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定力和能量去坚持,而渐渐被改变,被趋同。人要有多强大,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呢?
【关于人与关系】
大概,我还是幼稚的吧。就像实习刚开始时,告诉自己,“要坚持把自己当两个月的男生哦~起码是男生样的女生!~”。现在想起来竟忍不住要笑起来。话说回来,虽然实习期间见识了不少,却还是处于一个小世界里。很多时候还是自己构建的世界。但在采写方面和与人交往上,终究是有了一点提高。而且,因为实习我也认识了一些新朋友,来自广外、惠大、广大、华师的实习生们,都是一群可爱的孩子。还有报社的老师们,那些报纸上曾陌生的名字,慢慢熟悉起来,后来在报纸上和网上看见那些名字的时候,总有一种莫名亲切的感觉。毕竟都不是毫无关系的单薄的名字了,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具体的人。而我也发现,我真的是喜欢和人而非机器打交道的。当然,这个打交道只是纯粹的交往,并没有夹杂复杂的为人处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还是很“不会做人”的。
我讨厌饭局。尤其是要喝酒的饭局。但是,如老师说的,很多事情是饭局上谈成的,很多朋友是喝酒交到的吧,可我实在是融不入那场景那气氛。很多时候,无所适从。好在也只经历过几次。不过,我还是挺喜欢听故事的,听各种各样的人的故事。哪怕是一个小人物,也会有他独特的性情和闪光点。如果有一份职业,可以听人讲故事,那该多好啊。
【公交与晕车】
我曾是晕车极严重的人,小时候坐十几分钟的车也会吐个翻江倒海,看到车都会觉得胃很不舒服。而实习的每天,都要乘坐20多分钟的公交车去报社,晕车症因此不治而愈。不过想想,大概跟心情的变换也有关系。因为已经知道搭车会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是无法抗拒的。有时候也会给自己催眠,告诉自己这是在火车上,虽然每天的风景都是相似的,但是却渐渐有了坐火车的感觉,听着歌很安静地去想一些事情。
以前对我来说,睡觉是应对晕车的唯一方法,如今,听歌想事情成了第二个好方法。手机可以搜索到9个频道,所以每天来回时我就在车上听电台。大多数时候是在听歌,邂逅那些熟悉或陌生的歌曲,然后任由那些旋律牵动或渲染种种思绪。于是很多还在遐想的时刻,公车广播提醒到站了,才懵懵地下车去。
有时候是坐着小车或面包车去采访的,在各个地方奔来奔去的,那种感觉也不错,因为没有固定的路线,遭遇的风景也变得颇为新鲜。上大学前,因为严重晕车等原因,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所到过的地方,屈指可数。这座我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城市,直到这个夏天才慢慢变得熟悉起来。
【将来】
我不知道将来自己会从事什么工作,虽然这个问题好像已经迫在眉睫了,但我想,我一定会去更多的地方,去看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生活。然而,最后,我还是会回来的,回到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市。因为,这里有我无法割舍的一些东西,家人、朋友、童年、青春……一些在时光中不断发酵的东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财务实习
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电台记者实习
-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