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充足的理论依据也需要通过实地的考察去检验。为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水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黄河沿岸的高庙乡对当地居民进行调研和宣传,再调研过程中,居民反映出“不吃黄河水”的问题让队员们深深的沉思。
天气阴沉沉的,天空洋洋洒洒的飘着些许的细雨。沿山的小路上,队员们顶着细雨朝着他们接下来的目标——高庙乡大安村前进着。大安村是一个临近黄河的小山村,雨后的大安村显得宁静祥和,村民也陆陆续续出门享受雨后的凉爽。队员们沿着村里的小路逐家逐户的进行走访调查,请村民们参与调研和问卷填写。在村民填写问卷的时候,队员们适时的问起关于黄河的相关问题,其中有村民反映的问题让队员们吃了一惊。当队员们问及沿岸居民饮用水源是否是黄河水的时候,有村民说“我们都不吃黄河水”,而在事前的了解的资料中显示三门峡饮用水多数还是靠净化后的黄河水。这一点引起了队员们浓重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调查中,也有不同的居民反映周围村庄“吃水难”、“黄河上飘着许多生活垃圾”这些问题。
带着这个疑问,队员们回到三门峡大坝上想在寻找原因,而队员们在大坝上看到的景象着实触目惊心。在大坝的入水口,堆积着各种白色的生活垃圾。据悉三门峡并没有特别多的重工业厂房,因此生活垃圾污染就成了黄河三门峡段的主要污染源。
不管居民饮用的是不是黄河水,不过从居民口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态度,那就是居民并不愿意饮用黄河水。作为曾经孕育了无数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现在周围的居民也已经不愿意在去饮用,这反映出的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生态方面的问题,而是人们对于黄河的情感的变迁。人们对于黄河的情感似乎已经从一种对母亲的依赖变成了一种对“路人”的漠视,甚至于逃避。如果说想从源头治理黄河污染问题,提高人口素质无疑才是重中之重,假如人们回到那种对黄河充满敬仰之情的状态,相信不会再有人向黄河中乱扔生活垃圾,也不会再有工厂肆意的排放污水。就像一句广告说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转变到这里也是一样,没有污染源,也就没有污染。
作为华夏的母亲河,希望我们不要在让后代对其畏惧,对其淡漠。就如“反古复始”,才能更好的保护黄河。
-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