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文艺亲实践 身体力行探大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队与艺术大师零距离接触
依傍绿水青山,拥抱美丽沁阳。7月10日,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服务队在在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丁永祥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景明村红果寺参观。走进景明村的独具匠心的寺庙遗址,感受乡村文化。令人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上千年历史的寺庙遗迹,看管寺庙的老奶奶用家乡话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寺庙人来人往祭拜佛祖的情景,“那时候,村外的人都跑来祭拜,这里的人可多咧!”红果寺中央的石碑,记载了文革之后重修的时间及历史。队员们都不禁感叹历史灾难给民间文化带来的摧残,也对这些信仰坚定的村民产生浓浓的敬佩之意。
为调查民俗文化信仰,了解景明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午保护调研服务队队员就深入河蚌舞老艺人崔作兰家中进行采访,来到他的家中,崔爷爷很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当大家说明自己的来意时,爷爷更是开心不已,他表示很开心也很幸福,我们年轻这一代人还没有忘记他们。之后,爷爷更是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从艺的故事。虽然时间已过去了60多年,但当年的一切仿佛还历历在目,爷爷在讲述小时候学习河蚌舞、高跷时,连每一个动作和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曾爷爷从20岁开始学习景明村的民间传统艺术,现已高龄81岁。他学过高跷、旱船、河蚌舞的乐器、耍老虎等民间艺术。爷爷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着河蚌舞的乐器小擦,向大家打击演示了一段河蚌舞曲子。虽然年事已高,但自己所学过的艺术还是被爷爷完好无损地当做宝贝一样地融入自己的身体、精神,一种不可言语的庄重感油然而生,队员们对眼前这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也产生了无比的敬意。
调研活动更重要的是让队员们对民俗精神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而是犹如亲身感受过一般。践行八字真经,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我们在路上。(文学院 王子宁)
-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