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了体验7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的真实感受,南京大学通过选拔组成了大学生长征小分队,计划用7天的时间用担架抬着“受伤”的观察员穿越红军当年行进的草地。
江沪两地30多所高校共同体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14个省,历经曲折,战胜重重困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的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长征,传承长征精神,上海、江苏两地有关部门和搜狐网联合发起了一次全国性青年长征体验活动——《薪火长征路》大型青年行动。
据介绍,本次活动通过向江苏、上海等地各大学征招,从应征的大学中通过比赛选拔出若干支特殊的“长征小分队”。每支“长征小分队”将选择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段设计体验方案,并进行亲身体验;同时,每支小分队还要通过DV镜头记录自己的经历,制成一个以长征故事为背景的7分钟的DV系列节目《薪火长征路》。据悉,活动启动以来,已经吸引了两地30多所高校踊跃报名,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纷纷组建了自己的长征小分队。
南大学生“出位”设计:抬担架过草地
由于本次活动并非只是要求大学生们简单地重走长征路,而更着重于体验过程中对长征精神的挖掘和继承,因此如何设计出最吸引人的“重走长征路”的方案并把它提升到现实高度,各高校在提交设计方案时可谓动足了脑筋。如东南大学的设计方案,把课题对准了松潘-若尔盖-黑水县一带羌族等少数民族和当地的旅游经济开发,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和宣传红色旅游;而上海的同济大学,则因为长期与西部有着校地援助关系,所以活动计划以英语支教、捐助失学儿童、高考咨询、地区经济发展咨询作为特色。
在众多体验活动中,南京大学“长征小分队”的体验计划显得十分特别,他们的计划包括:沿已知长征路线,每天由4组同学分别抬“受伤”的“观察员”(由老师担任)前行2小时,穿越茫茫的大草甸,而担架,则就地取材自制,以体验红军当年过草地时的艰辛和困难;全体队员还将与3位老红军各生活一天(总计3天),在共同生活期间,他们将为健在的老红军洗脚、剪指甲、理发、浆洗整理被褥、打扫庭院等……
此外,南大学生们还计划在原红军烈士墓旁(海拔4800多米的长板山北坡桠口处)竖立一座“红军万岁”纪念碑,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翻越的第三座雪山,牺牲红军人数最多也是海拔最高的。预计纪念碑的碑基高2006毫米,碑身高70厘米,寓意着2006年长征胜利70周年;
据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相关人士介绍,本次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只提出主题词,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给予最大的创作空间。另外,活动非常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要求每个队员凡事都要将团队精神放在第一位,团结协作做好长征路上每一件事。在活动正式启动之前,队员将在一份“行动承诺书”上签字,以确保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
南京大学的体验计划呈交后,受到活动主办方组委会的高度评价,从几十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如不出意外,南京大学“薪火长征路”行动小组将于7月17日奔赴上海集训3天,7月25日将作为这次大型活动首先出发的4支队伍之一正式开始此次“薪火长征路”。本报将派员随队前往,继续关注报道此次活动
-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